宝华山AR导览
宝华山微信
宝华山微博
720实景漫游
宝华山客服热线 咨询热线:4001 588 815
宝华山投诉热线 投诉热线:025-6961 2688
门票实时数据
TOP
头条新闻
宝华行脚记
时间:2017-10-29浏览次数:236

宝华山位于南京句容县北三十公里处,因山势如环,状如莲花,故名花山。梁时,宝志公曾栖迹于此,故又称为宝华山,为佛教名山之一。

六朝时高僧宝志,俗姓朱,师事僧俭,修行禅业。宋太始初年,忽有异行。齐武帝忿其言行惑众,拘于狱中。次日,却见其游走于市,急归搜检,却复见其安于囚室。始知其有神异,遂迎入华林园。梁武帝时,信众益广,尊称为志公。天监年间(公元500年左右),无疾而逝。后人在此建立道场,即今宝华山古刹。距今已经1400余年了。

明万历33年(公元1605年),释妙峰奏请扩建获准,明神宗赐“护国圣化隆昌寺”额,遂改名为“隆昌寺”。

清圣祖康熙巡幸江南,于此御提“慧居寺”额。后清高宗乾隆七下江南,曾六次驻跸宝华山,可见这座山寺崇隆的地位。

宝华山为佛教律宗第一名山。我素对宗教缺少研究,不知佛教律宗是怎么回事,宝华山缘何有此尊号?听当地朋友介绍,原来这里有一段故事。

相传明代万历年间,此寺扩建,请明神宗主持开工仪式。山寺隐于山林之中,寺门狭窄。神宗上山找不到寺门,踌躇之中,忽闻钟声,循声始见山门,却又因山门狭窄必须下桥步行而入。旁有谄者道:皇上是天下第一人,故此山为天下第一山,圣驾光临,众山点头。此语博得龙颜大悦。

听着朋友的介绍,不觉行到隆昌寺门前。此门的确有点不同一般,一则门向朝北,与其他寺院庙门向南的规式不合,二是过于狭窄,几乎仅容一人挺身而进,如若两人同进,则势必侧身不可。我觉得这寺门到真像是江南徽派建筑中典型民居之门。

进了寺门,只是一条狭窄走廊。蓦然回首,见山门内上方,高悬着赵朴初老的题额,四个大字,凝重浓烈,道是:“众山点头”。

看着这四个大字,不知怎么,心中忽有所触,不太愿意相信朋友刚才的介绍了。难道这“众山点头”就是那帮去势之辈胁肩谄笑的结果?我想,以赵朴老的为人与学识断不会取此之意而榜书高悬的。

猛可间想起佛教中“顽石点头”的典故。依稀记得,有一高僧在虎丘讲经,感动顽石点头。(后回到家里,查书,果然见《莲社高贤传》中有这样记载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,群石皆点头。”)以我愚顽枉度赵朴老的本意,“众山点头”大约是从此典化出。因为这四个字,置于此处再贴切不过,一则喻佛法,群山伏唯,二则状自然,环寺皆山。不知佛教中,更有“众山点头”而不是我这“群石点头”的典故否。
有此一悟,得意见色。更前行右转,豁然开朗。面北一大殿,即隆昌寺的大雄宝殿。此殿檐下,高悬一匾,上也大书四字,曰:“如如不动”。见了此字,不觉又是心生感触,顿时想起,去年有一朋友送我一印有佛教语录的挂历,每每闲时翻看,上有此四字,并注明为《金刚经》中语。(回家查书,果见《金刚经》中有“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)

此文甚好,不能不将我的会意与大家分享。原来佛教将物质世界的一切均视为“相”,认为为物质世界所感即是“着相”。“如者,随从之意,万物相随而出,如如然也。”(郝懿行义疏《尔雅》)据此,“如如不动”似可训为:不要为物质世界的万般杂事而心生纷扰。

忽然觉得,不管这佛教律宗第一名山的称号是何人所赐,又是为何所赐,已经很不重要了。因为,在佛教看来,物质世界的一切当然包括名利均为“相”,而 “一切表相,俱为虚枉。”佛教是直问内心的。

有此了悟,始才过戒廊、瞻法相、观戒台、登铜殿、读见月和尚《依松望月图》、看千人炊锅和百斤油灯……行行复行行,风物遗迹至佳,使人流连。

宝华山隆昌寺占地面积不大,但寺宇还逥,曲廊勾连,高下参差,步移景换,确实也是祖国建筑宝库中的一块瑰宝。遍游全寺,不禁使人想起一段公案:沙弥问方丈:“何谓大,何谓小?”方丈反问:“何谓小?何谓大?”沙弥答:“看不见即小,无边际是大。”方丈复问:“何谓无边际?”沙弥曰:“看不见……”

我想宝华山隆昌寺的建筑里就藏着这样的玄机。

佛经曰:“佛一圆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”,言对于佛法的看法,因人而异,各有各的解释,此即所谓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”之意。有兴趣的朋友可身往亲见,或有更新益好的见解与参悟呢。

 

 

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 宝华山微信 宝华山APP 宝华山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