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华山AR导览
宝华山微信
宝华山微博
720实景漫游
宝华山客服热线 咨询热线:4001 588 815
宝华山投诉热线 投诉热线:025-6961 2688
门票实时数据
TOP
头条新闻
桃源宝华 众山点头
时间:2017-10-29浏览次数:875

山是天地钟秀会聚之地。

一个初冬的周末,我们再次来到了宝华山。

说是参观采风,其实在潜意识里,我们早已把这里当作了清心涤肺的神圣之地;况且宝华兼具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名满佛门的梵林气场,既轻松呼吸又清心,也许这才是我们的“双重目的”。

沿着盘山公路,把车开到宝华山隆昌寺的黄墙外,两棵高大苍翠的银杏遮天蔽日,把初冬的寒意阻挡在外,心中暖意融融。

独朝北开的“护国圣化隆昌寺”山门,只能勉强容得下两个人同时通过。这座“只闻钟声响,不见庙宇在”的古寺,始建于梁朝,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。周围36座山峰,峰峰形如莲花花瓣,簇拥着端坐于花蕊位置的隆昌古寺。山门背后,当年康熙皇帝御题的一块名为“众山点头”匾额,点出了隆昌寺包容天下的胸襟。站在入口处的两块御碑之间,我们惊讶于这座大气的庙宇,把群山环抱的宝华山当作自己的精神高地。

以怎样的方式上山,将最终决定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宝华。

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静静流淌。对古人而言,他们登上宝华的方式是没有选择的——任何名山大川,都得自己一步步踏上去。宝华深处的一条“乾隆御道”,就是让这样一位“十全老人”的皇帝,也只能靠自己费上大半天的脚力登上去。

进入宝华“山门”,便能看见不少虔诚的香客,三五结伴上山朝拜。

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。在帝王们忙于加封的时候,僧人也在寻求可以寄身托志之所。宝华山中一块明万历年间由皇宫打造的,重达100多公斤的如意形铜器,仍悬挂在隆昌寺院一角。这块来自皇家恩赐的礼物,至今还是寺中僧人集合时必不可少的“信号”。

从隆昌寺一路向上走去,宛如进入了宝华山另一方空灵的天地。路旁的树木如溪水般层层叠叠,这会让你感觉,此山是如此之大。但你很快就会发现,也就是这其中的一段,却包罗了万般事物——鸟鸣、风吹、钟响、叶落,它们的美丽如此简单,简单得甚至让你无法言喻。

身处宝华,无时无刻都会感染着一种融和的气氛:原来自然与人工都可以达到如此壮阔的境地,二者又如此不分,让你欣赏着这难得的美景时,不知不觉中拥有了多重的视角。

沿着幽深小道登上宝华之顶,百里秦淮河就从这里孕育而生,从此奔腾不息。

眼见的这块难得平地,就像一块飞来的巨石,硬生生地镶嵌在这山顶之上。437.2米的海拔,高得刚刚合适。在山脚时,我们还把外套搭在手臂上,但此时却需要将它重新穿起来。

远处是一片片厚重的竹海,更远处,缕缕霞光变换着颜色透出来,一轮彤红的太阳冲破云层跑了出来,让冬日灰暗的云海很快变成深蓝色。随着太阳的升起,厚重的感觉越来越远,云海终于还原成真正的云。

显然,这个过程对于静静的宝华山来说,其实每天都在重复,但我们却忍不住心头一动。毕竟对每一个看到金顶日出的人来说,它一定是最美的——日出,每天都是新鲜的。

宝华山方圆近百公里,山体奇伟,幽壑纵横,堪称集奇异深邃,雄伟秀美于一身。在宝华宁静的时空中,山与天,太阳与云朵旁若无人地挥洒着自己的魅力与辉煌:淡淡的云气从山谷蒸腾而上,白缎般的流云环绕着山腰,发着蓝色寒光的宝华山峰,在薄薄的云雾中若隐若现。

这里的空气是幽静的,四周除了快门此起彼伏的响动,了无杂声。刚登山时的那一阵冷风,后来也无影无踪:这一刻,连风也停止了脚步!

俯瞰宝华脚下,一切成了“小天下”——一切一目了然,田园人家,河流山峦,如过滤后的凡尘,整个一个桃源之境。

其实,山作为自然景观也好,作为文脉载体也好,始终让我们想到尼采的话:“等待着未来的醒来。”

事实上也确实如此:山作为美的事象,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离人们的生活还是相当遥远的。很多时候,它们只是以抽象的词语存在于人们的大脑或口头。

上世纪80年代以后,当人们生存问题基本解决后,接下来便是审美意识的觉醒。这种觉醒反映在名山身上,率先引发的便是对人文余脉的寻根——一部分人开始向山水找回自己迷失的性情,以获得一种与都市隔离之后亲近自然的体验,并且很快成为潮流。

不过,人的审美体验终究是不可靠的,天生需要新鲜和刺激作为动力的审美,将永远走在追求潮流的路途之上,真正可靠的,是人的否定与探索精神。

下山的时候,导游告诉我们,现在到宝华来玩的游客当中,大多居住在“长三角”一线,其中超过80%来自南京。这里,显然已成为南京人生活中的“新盆景”。

一名来自南京的老人在游览完宝华山后,曾发出这样的感慨:“小时候,人看山是山;到了中青年,看到的山就不是山了;到了人生迟暮,人看到的山依然是山。”正如他对山的认识,关于山的审美,或许正是一种轮回上升式的。

但在我们眼中,我们更愿意把山看作是人类诞生、成长、长大的温暖的“家”,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,是一把人类解开自身之谜的钥匙。

这把钥匙,也许我们已经找到了它,也许将永锁深山——但无论如何,我们心中的宝华是永恒的。

 

 

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 宝华山微信 宝华山APP 宝华山微博